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际刊号:1000-596X
国内刊号:11-1517/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7444 人次
 
    本刊论文
货币政策无需大幅放松

  为了释放流动性,宽松货币政策力度不断加码。那么流动性释放到什么程度是合理的,单纯地释放流动性又能否明显改善实体经济的状况?就此,《经济》记者独家专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预期全年增长可达8%


  《经济》:面对仍然存在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出台一些货币宽松政策来释放流动性,未来我国在货币宽松方面是否有陆续加码的可能?


  连平:我认为,货币政策无需大幅放松。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应对外生冲击、熨平经济波动,进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因而冲击大小自然成为政策调整力度的重要参考因素。相比较而言,目前的经济受到的冲击较之2008年下半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的冲击程度相对较小,且下半年出口、投资和消费有望保持小幅回升。在增长目标下调为7.5%的情况下,无需再大力度放松货币政策。


  《经济》:货币政策如果过度放松是否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连平:货币条件过于宽松会带来潜在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而改革动力减弱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带来潜在增长能力下降,由此将导致中长期经济增速放缓。在此情况下,为避免M2与GDP比值进一步上升和货币条件过于宽松,货币增速也应有所下降。


  《经济》:最近关于降准的预期有所推高,您分析在下半年是否会继续降准、降息?


  连平:未来,为缓解因外汇占款增量下降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并通过数量型扩张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融资压力,存款准备金率还将针对性地适度下调。预计年内准备金率还有可能下调1-3次,每次0.5个百分点。利率政策则需要平衡好稳增长与控通胀之间的关系,年内有望再次下调基准利率,但类似2008年下半年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存款基准利率从4.14%下降到2.25%的持续大幅降息不大可能出现。


  《经济》:近日央行的二度降息,也是一次非对称降息,贷款利率下限进一步扩大,您觉得这一系列货币政策能否实现“保增长”的目标?


  连平:迄今为止的逆向调控,包括加快项目审批步伐、适度放松省级平台贷款投放限制、三次下调准备金率及两次降息等,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降息的效果将逐步显现。目前,出口、投资和消费均有企稳迹象,房地产交易又趋向活跃,未来改革政策效果应还会进一步显现,全年增长达到8%左右是很有可能的。


  多维政策 配套稳增长


  《经济》: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红利,例如用新36条来鼓励民间资本,那么您觉得目前还需要哪些配套政策?


  连平:未来一段时间外部复苏仍将较为疲弱,国内经济“稳增长”仍将需要依靠宏观调控。目前国内宏观政策已经开始逆向调控。在财政政策上,调整的重点则在于扩张投资需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除了扩大民间投资外,还应继续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妥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建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结构调整,加大分步推进结构性减税措施的力度。通过这些措施逐渐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并使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


  《经济》:此外,对于结构性减税的呼声也很高,但是目前依然没有明确的政策出台,那么下半年政府是否会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还是仅仅靠货币的宽松来维持流动性?


  连平:结构性减税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我认为下半年结构性减税将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未来结构性减税措施可以从五方面开展:一是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收负担,以带动就业和创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继续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为完善增值税税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服务业发展。四是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征税试点范围,出台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五是通过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等方式,鼓励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要求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国内紧缺的重要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


  金融创新改善融资难


  《经济》:眼下银行并不缺钱,但是中小企业仍然嗷嗷待哺,各大银行也都打出助力小微企业的条幅,目前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是否已经建立了顺畅的资金流通渠道?


  连平:我认为,商业银行已充分认识到发展小企业业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态度已经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虽然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小企业业务发展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方面,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企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不利于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尤其在现阶段宏观经济发展可能放缓的情况下,部分小企业将面临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出口需求下降、资金链趋紧等困境。因此,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业务发展仍相对谨慎。


  《经济》:那么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何才能得到解决?


  连平: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根本之道在于金融制度创新,通过建立一大批客户定位为小微企业的小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商业性金融体系。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要大规模培育这样的小银行,一个可采取的措施就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升格。为了保持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在小贷公司转制的过程中,应适当放宽“银行业金融机构控股”等转制要求,可以维持原有的股权结构基本不变,甚至可以让民营资本成为控股股东,从而促使转制后股权结构的完善,同时继续发挥其原有灵活的经营风格和独特的竞争特点。对于这些机构风险控制,则可以通过职业经理人的严格管理,开展高标准、规范化的监管,以及对统一运营系统的实时监控加以实现。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